作者: 楊 飛 來源: 菏澤日報 發表時間: 2021-07-10 07:45
盛夏時節,牡丹之都喜獲豐收,千里沃野之上,小麥顆粒歸倉。
轉眼間,小麥被送進了標準化廠房,被現代化設備“吃進肚中”,或是加工成面粉面條、或是做成一塊糕點,變身舌尖上誘人的味道。俯瞰魯西南大地,像這樣麥粒成“金豆”的各類農副產品變形記正在不斷上演。
從一穗麥子,到一株牡丹,又或是一朵棉、一棵樹……近年來,菏澤全市上下圍繞打造“231”特色產業體系的戰略目標,積極壯大農業優勢特色產業,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打通產業發展堵點,推動農業產業發展壯大、轉型升級,全力打造全國重要的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基地。
如今,全市食品加工業、紡織制衣業、牡丹產業、林木加工業已逐步形成規模化、集群化的態勢,基本形成了食品加工、紡織加工、林木加工三個產業集群。2020年,全市規模以上農副產品加工企業833家,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的二分之一,營業收入976.1億元,在全市各主導產業中位居前列,真正成為富民強市的“主導產業”之一。
依托基礎 科學謀劃 壯大特色產業規模
菏澤地處華北平原、黃河下游,具有優良的生態環境和自然條件,自然資源豐富。糧食、肉類產量、林木蓄積量分別占全省的1/7、1/8和1/5,牛羊存欄量分別穩居全省第三位和第一位。一直以來,農業都是推動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但隨著農業、農村經濟進入新階段,受多方面制約,農產品面臨價格“封頂”和成本 “保底”雙重擠壓,出現了由于初加工不足造成損失或精深加工轉化不足導致結構性過剩兩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既然擁有豐富的農副產品資源、就要合理利用,“引鳳筑巢”打造產業集群。農產品精深加工業,行業覆蓋面寬、產業關聯度高、企業多,是帶動農民就業增收、放大農業效益的基礎性產業,處于農業價值鏈的關鍵一環。2018年10月,全市現代農副產品加工產業工作會議召開。會上,我市提出了要打造全國重要的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基地的目標,同時出臺菏澤市現代農副產品加工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2),著力發展我市糧油、果蔬、畜禽、林木、紡織五大主導產業和特色農產品行業,以龍頭企業集群集聚為重點,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推動我市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
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更是加快我市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支撐。2020年初,市委、市政府下決心打造“231”產業體系,將農副產品精深加工作為“三個優勢產業”之一進行高品質提升。今年2月24日,市委書記張新文在調研農業工作時強調,要開拓思路、找準優勢、強化創新,走好優質特色農業發展之路。他表示,我市是農業大市,做好農業工作不僅是民生問題更是政治問題。要開拓思路,找準優勢,走好優質特色農業發展之路。要發揮好政府作用,積極在特色農產品上做文章,將種植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既完成政治任務又富裕百姓,推動全市農業高質量發展。
依托我市良好的農業基礎,近年來,我市積極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鼓勵引導通過直接投資、參股經營、訂單農業等方式,規范流轉土地,發展適度規模農業,輻射帶動特色產業發展。2020年底,全市規模以上農副產品加工企業達到833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達到4家、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到60家。全市家庭農場達到4454家、農民合作社達到22669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達到1875個。“十三五”期間,土地規模經營面積增加436.8萬畝,達到615.9萬畝,規模化經營率達到51.6%。全市農副產品加工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由過去以糧食、棉花、油料為主的種植業領域,逐步向瓜菜、蘆筍、大蒜、中藥材、畜禽產品、乳制品等特種種植和養殖大農業領域拓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由初級產品、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系列加工延伸。
做大龍頭 做強品牌 產業輻射帶動能力顯著
如果說農產品加工業是“全民廚房”,企業就是掌勺的“大廚”。近年來,我市在加快推進產業鏈建設時注重培育標桿企業,引領帶動農產品精深加工全產業鏈發展。
山東稻香村食品有限公司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于2014年在定陶區成立,依托當地特色資源,服務于稻香村全國市場布局。多年來,在保障產品質量安全、帶動當地就業、環境保護等方面持續努力,建立了“龍頭企業+產業基地+農戶”的模式。我市的牡丹、玫瑰、山藥、小麥等優質原料被源源不斷地輸送到稻香村的生產加工中心,從源頭上保障了稻香村產品的高標準品質。依托菏澤牡丹、定陶玫瑰、陳集山藥等特色農產品開發出牡丹酥、玫瑰餅、山藥餅等地方特色產品,引領了我市農產品精深加工新模式。
近年來,我市吸引了稻香村、魯花花生油、六合、牧原、中糧等知名企業集團入駐我市。各類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帶動生產基地600余萬畝,帶動100余萬農戶增收。全市各類龍頭企業帶動生產基地超過600萬畝,帶動農戶100多萬戶。涌現出2000個像曹縣青堌集鎮、成武縣白浮圖鎮、巨野縣吳集村等農業基礎較好、主導產業突出的市級一村一品專業村鎮。特色產業帶動了近14萬戶農戶增收,大大提升了農業的規模化水平,穩定了龍頭企業的原料供應,夯實了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基礎。
位于鄆城縣南趙樓鎮甄莊村的綠禾公司是在甄莊村黨支部領辦農業合作社基礎上,成立的一家大型綜合現代化農業基地。該基地擁有大規模多品種的生態有機瓜果蔬菜,是鄆城農業公用品牌“好鄆來”的第一批使用者。為延長產業鏈,綠禾公司主動適應社會對餐飲業需求的新形勢新要求,投資2.2億元成立了綠禾餐飲智能化中央廚房項目,通過把合作社的綠色蔬菜加工成各種配菜、套餐、營養餐送到百姓餐桌,實現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農產品的升級離不開品牌引領,我市農產品品牌建設工作不斷加強。圍繞推進農副產品加工業品牌建設,集中主要精力,尋求重點突破,培育和發展了一批具有一定牽動力的產業龍頭,涌現出菏澤牡丹、曹州木瓜、曹縣蘆筍、陳集山藥、黃店玫瑰、南王店西瓜、成武醬菜、單縣羊肉湯、單縣羅漢參、巨野大蒜、東明西瓜等一批知名度較高的農產品品牌。東明西瓜、陳集山藥、南王店西瓜入選國家名優農產品目錄。2020年新增2個省級以上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其中曹縣蘆筍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入選中國第四批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曹縣入選第一批省農產品出口產業集聚區。全市建成省級標準化基地60個,建成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45萬畝,“三品一標”認證數量達到1042個,省級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3個:菏澤牡丹、曹縣蘆筍、陳集山藥;省級知名農產品企業產品品牌25個。單縣以“單養千秋”、鄆城以“好鄆來”、定陶以“世外陶園”、成武以“成武嚴選”為主打品牌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工作逐步推進。
打造載體 科技賦能 不斷增強產業發展后勁
走進成武縣汶上集鎮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南瓜大棚,棚內大紅南瓜掛滿枝頭,長勢喜人。一大早,組長張愛美就帶領自己的13名組員開始采摘南瓜,忙得不亦樂乎。據了解,該現代農業產業園集生態農業、蔬菜種植、觀光旅游為一體,探索創新出“專業合作社+農戶+村集體+農戶”的利益聯營模式,鼓勵更多村民直接參與到經營中來,帶動更多人穩定就業。
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是推進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2017年以來,我市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導各縣區在縣域范圍內聚焦1-2個特色優勢主導產業,以規模化種養基地為基礎,按照“生產+加工+科技+營銷”發展要求,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經市縣共同努力,我市有巨野縣、單縣等6個縣區獲批開展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圍繞鎮域1-2個特色主導產業,重點支持全產業鏈開發中的關鍵領域、薄弱環節,推動主導產業轉型升級。2019年以來,東明縣馬頭鎮、巨野縣獨山鎮等4個鄉鎮承擔了國家產業強鎮創建項目。同時,我市還積極推動產業形態由“小特產”升級為“大產業”,空間布局由“平面分布”轉型為“集群發展”,主體關系由“同質競爭”轉變為“合作共贏”,形成結構合理、鏈條完整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日前,記者來到菏澤市康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總經理王連崗向記者展示著“金牡丹獎”科技創新獎獎牌高興地說:“這個獎項對我們來說,既是鼓勵也是動力,我們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研發生產更多高品質的牡丹產品。”據了解,該公司目前生產研發的牡丹籽油、牡丹茶、牡丹日化品三大系列,共有40多款產品。“最近幾年,公司每年都有新的產品上市。去年,公司加大科技研發力度,破解了牡丹籽油口味清苦的難題,研發出了牡丹籽油保鮮技術。”王連崗介紹,牡丹籽油保鮮技術保證了油體的新鮮,鎖住營養成分不流失。
科技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強大引擎,為全面加快牡丹產業發展,由我市與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合作成立的菏澤牡丹產業技術研究院在今年牡丹大會期間揭牌,目前已開展工作。研究院旨在充分發揮新產業研究院體制機制的優勢,積極對接國內科研單位,采用多形式合作模式,開展牡丹產業基礎性、應用性及產業鏈技術開發研究,為菏澤牡丹產業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與此同時,我市還不定期組織專家深入農業合作社、企業幫助開展科技服務和成功轉化活動,幫助企業和合作社解決發展難題。今年,菏澤入選“科創中國”試點城市,依托其平臺優勢,我市將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引領工程,加快技術改造,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增強農業發展后勁 。
農業立市,書寫華章。廣袤無垠的菏澤大地,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處處洋溢著現代農業的氣息;勤勞樸實的菏澤兒女,正在用心血、用科技全力打造農副產品精深發展的新格局。新的起點,新的征程,菏澤人民將高擎農業發展大旗,用智慧和汗水續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記者手記:
產品精深加工業一頭連著田間地頭,一頭連著百姓餐桌。近年來,我市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發展不斷向前,堅持市場導向,向優、向新、向強發力,讓“糧倉”變身“廚房”,強了產業、富了百姓。
我市是農業大市,自然資源豐富,農業產業基礎良好,農產品資源特色鮮明,為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我市扎實抓好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鏈建設,優化產業布局,突出特色,集聚要素,集群發展,力求生產規模化、要素現代化、運營市場化、產業園區化。記者在采訪中看到,各縣區在農產品企業相關減稅降費政策上頂格落實,企業創新研發投入、產品轉型升級也絲毫未有懈怠……我們看到了政府支持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的決心和誠意,也看到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企業堅定發展的信心、涵養“內功”的恒心。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菏澤的農產品精深加工的未來,值得期待,菏澤的未來,更值得期待。